行業探索:“贛鄱第一縣”崛起下的農業之變
“在新型工業大發展,縣域經濟挺入‘全國百強縣’第86位后,我們依然要堅持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地位和肩負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兩個不動搖’。”2010年,在全國糧食主產區農業生產座談會上,南昌縣縣長陳匡輝表示“南昌縣要咬住糧食生產不放松”。
以斬釘截鐵般的決心,重工不輕農,這體現著一個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縣為國家及地方糧食安全做出的歷史擔當。
但,在肩扛國家使命,探索生態經濟新模式,全力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新背景下,在江西這樣一個全國知名的傳統農業大省,農業應該也必須注入強勁的現代元素。
何以讓傳統的農業與時代同脈搏,甚至引領時代潮流?探析“贛鄱第一縣”跨越式崛起下的農業之變,一個叫做“農業綜合體”的新型農業形式,正清晰呈現,并予人啟示。
農業規模化從“小農經濟”到“大農效應”
千百年間,正像省內外幾乎所有縣區一樣,南昌縣的耕種、養殖以一家一戶為主體,“單打獨斗”的小農經濟成為這個“魚米之鄉”的主導農業形式。但隨著新世紀尤其是十一五期間,機械化設備的大量使用,以及土地流轉政策的創新實踐,南昌縣農業耕作方式與農業經濟運營方式迎來了新變革。
三江鎮是個人口不足三萬、良田不過兩萬畝的邊沿小鎮。上世紀末,該鎮有三分之一農戶與農田轉向了蔬菜種植,成為全市有名的以蔬菜種植為產業特色的農業鎮。但多年來,該鎮蔬菜僅限于農戶間的分散種植,設施簡陋,品種單一,加上外地菜對其主供地南昌市場的沖擊,往往是“淡季淡、旺季濫”,地方政府與農戶受益并不大。
2009年,通過土地流轉,三江鎮整合菜地1018畝,吸引省市縣政府扶持資金及農戶股金2700余萬元,高標準打造了三江源蔬菜示范生產基地。通過基地的資源整合作用和引領示范效應,全鎮蔬菜品種增至61種,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濫”,三江口、三江菜園等蔬菜品牌也開始唱響。在此基礎上,南昌縣投入巨資,順勢對該鎮三江蔬菜批發市場進行了全面改造,近三年來,該市場年蔬菜交易量增至65萬噸以上,交易額增至5億元以上,并成為農業部授牌定點市場。
不僅三江鎮,在南昌縣,如今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已超過100個。一個個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并存,乃至與生豬、水產養殖整合利用,并鏈接大型交易市場的立體式農業生產基地茁壯成長,一個個由農業自身種養殖等多種形式并存的“農業綜合體”開始顯現出大農業的整合、輻射效應。
農業工業化打破產業界限演繹經濟“雙簧”
倘若說,整合大量農田、農戶,進行統一耕作、統一經營,是在農業傳統的產業領域內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是對傳統小農業生產方式的一種現代化轉型。那么,在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新型工業體系的新時期,在國家全力實施內需提振計劃的當下,南昌縣正在全力推進的新型工業產業――食品飲料產業群,則體現著農業向新型工業的滲透和延伸,意味另一種農業與工業相融的新派“農業綜合體”的成功實踐。
2010年10月16日,益海嘉里(南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在南昌縣南新鄉濱江工業集中區動工,這標志著世界知名的“金龍魚”項目正式落戶南新。據介紹,工廠一期建成后,每年可加工19.8萬噸稻谷、6.6萬噸米糠。南昌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益海嘉里之所以選擇南昌縣,看重的是其充足的糧食供應能力,而該項目也必將大大提升全縣農業的附加值,推動該縣食品飲料產業群的大發展。
同樣是工農合體。作為江西本土知名食品企業的煌上煌集團,落戶小藍時,頗為看重的是南昌縣“養鴨大縣”的資源優勢。而在落戶之后,煌上煌又因勢利導,在南昌縣等地農村推出了“一村一品”工程,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為主的經營模式,帶動6.3萬農戶增收2億余元,與農戶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農業休閑化良田林地里謀劃“第三度開發”
2010年3月21日,2010江西省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第三屆櫻花節開幕當天,上萬名來自南昌市區的游客便趕至生態園所在地――南昌縣黃馬鄉鳳凰溝景區踏青、賞花。據統計,單是三、四兩個月,生態園便吸引觀光游客50余萬人,當年實現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
幾十畝櫻花,一座城郊生態園,短短兩個月內,之所以能吸引50余萬游客,承接的正是已然走熱的都市休閑潮。隨著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周末、節假日里,驅車赴城郊景區、農莊、生態園區休閑,已成為都市人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新時尚。以農業為基礎的黃馬生態園對都市休閑市場的引領,這無疑在傳統的種養殖、當下的供應工業原料之后,對農業實現了“第三度開發”。
同樣用力推進農業休閑化進程的,還有該縣蔣巷湖光山舍農莊。近三四年間,農莊先后投資3700余萬元,在距市區20余分鐘車程的蔣巷鎮,通過土地流轉,整合農田、水塘750余畝,在發展種養殖的同時,銷售原味農家風情,發展垂釣、度假、演藝娛樂等休閑項目,年營業收入達到2000余萬元,成為南昌人周末城郊游的重要據點之一。
面向農業本身,讓多種農業形式并存,予以立體式開發,以提升農業生產能量;打破工農兩大產業界限,實現向工業的拓展與延伸,于“工農合體”中拓展農業的附加值與發展空間;讓土氣、傳統的農業,走進現代都市人的休閑生活,躍動時尚、現代氣息,實現對農業的“第三度開發”。探析南昌縣農業的五年之變,一條農業+農業、農業+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的三大“農業綜合體”模式已然清晰呈現,它們還必將撬動全縣農業迎來新的大跨越。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