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冷卻饅頭對饅頭白度的影響
本文探討了在不同冷卻溫度條件下饅頭的溫度、水分含量、白度及硬度等各指標的變化規律,為工業化生產的饅頭冷卻工藝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原料與設備面粉:金苑特一粉(無增白劑);酵母:安琪牌即發性干酵母;水。YP-350壓揉面壓皮機;B10-B食品攪拌機;VF-12面包醒發箱;DHP030恒溫培養箱;WSB-V白度測定儀;XMT數字溫度指示調節儀;CS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AY120電子分析天平;硬度測定儀;自制饅頭冷卻設備等。
1.2試驗方法
1.2.1饅頭制作及冷卻方法
工藝流程:面粉、干酵母、水預處理→和面→壓面→成形→醒發→蒸制→冷卻制作方法:面粉500g,酵母5g及水240mL,同時置于立式攪拌機中以80r/min的速度攪拌和面15min,然后壓面20次,分割成約80g的面團,置于溫度為38℃、相對濕度85%的條件下發酵5min,置于蒸箱內蒸制25min后進行冷卻。
冷卻方法:將剛剛蒸制好的饅頭置于冷卻設備出風口進行冷卻。冷卻設備使用加濕器進行加濕,用風機吹風,控制擋板口大小調節風速,用電爐等調節溫度。使用溫濕度儀測量溫度及濕度,用風速計測量風速,并使用計時器測定時間。調節冷卻風速為8m/s,冷卻相對濕度為60%,冷卻時間為40min,分別測定不同冷卻溫度下饅頭的溫度,水分含量及饅頭的白度值與硬度值等。
1.2.2饅頭溫度的測定 使用數字溫度指示調節儀分別測近皮、瓤和芯三個部分溫度的變化。
1.2.3饅頭水分含量及重量差的測定 按GB5009-2003測定饅頭三部分水分含量。饅頭重量用分析天平測定,剛出鍋重量與冷卻40min時的重量之差為饅頭的重量差。
1.2.4饅頭白度的測定白度儀測定 饅頭白度,參照GB/T22427.6-2008淀粉白度的測定饅頭白度的測定方法,用WSB-V白度測定儀測定饅頭的白度。
1.2.5饅頭硬度的測定
饅頭硬度的測定采用自制硬度儀測定。把厚度為15mm饅頭片放在電子秤上,置零,對準探頭(探頭直徑25mm),轉動轉盤搖桿,進而推動探頭向下運動,當探頭接觸樣品時,電子秤開始顯示讀數,讀出不銹鋼尺的刻度,繼續轉動搖桿使探頭下壓6mm,讀出電子秤最大讀數,反方向轉動搖桿,使探頭離開樣品,停留10s,再次轉動搖桿,至再度顯示讀數時,停止轉動,讀出此時鋼尺刻度。硬度為探頭第一次壓到最低位置處時電子稱最大讀數。
2 結果與討論
2.1冷卻溫度對饅頭溫度的影響
由圖1可知,饅頭各層溫度隨冷卻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這說明冷卻溫度越高,饅頭冷卻速率越慢,反之冷卻溫度越低饅頭冷卻速率越快。環境溫度越低,與饅頭內部形成較大的溫度梯度促使熱量散失較快。一般饅頭芯溫度接近室溫(30℃)即認為饅頭冷卻完全,可以進行包裝處理。冷卻溫度為5℃時雖然冷卻較快,但耗能較大,當冷卻溫度為15~25℃時即可達到冷卻要求。
2.2冷卻溫度對饅頭水分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饅頭的水分含量隨冷卻溫度的升高逐漸降低,但變化幅度較小。饅頭芯的水分含量幾乎沒有變化,饅頭皮和瓤的水分含量有所降低。環境溫度較高時,饅頭表皮水分散失較快,與饅頭內部的水分形成水分梯度促進水分的散失。由圖3可知,冷卻溫度越高,饅頭的重量降低越快,由此可以驗證圖2的結論,冷卻溫度越高,饅頭水分散失越快,饅頭水分含量越低。
2.3冷卻溫度對饅頭白度的影響由
圖3可知,饅頭三部分的白度均隨冷卻溫度的上升而升高,其中饅頭芯的白度隨冷卻溫度的升高增幅不大,饅頭瓤的白度隨冷卻溫度的上升略有增大,饅頭近皮部分的白度隨冷卻溫度的升高有著明顯的上升。溫度的升高有助于延緩饅頭的老化,保持內部組織的柔軟性和孔洞結構,保持饅頭的白度。當冷卻溫度為35℃時,饅頭內部溫度過高,冷卻過慢,不利于后期的包裝
。
2.4冷卻溫度對饅頭硬度的影響
由3可知,饅頭硬度隨環境溫度的上升而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在每一溫度梯度下,饅頭芯的硬度最高,其次為饅頭瓤的硬度,饅頭近皮部分的硬度最低。隨著冷卻溫度的升高,饅頭近皮部分與饅頭瓤部分硬度的差距越來越小,說明冷卻溫度較低時饅頭近皮部分最先與外界低溫形成較大的溫差,使得饅頭這一部分收縮從而硬度增大。溫度較高時,饅頭的老化速率較為緩慢,其硬度值就會相對較低。
3 結論
饅頭冷卻過程中,冷卻溫度對饅頭品質產生較大的影響。冷卻溫度較低時,饅頭冷卻速率快,饅頭硬度較大,但耗能較大。冷卻溫度較高時,冷卻速率相對較慢,饅頭的水分含量較低,白度值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