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玉米容重測定誤差的原因分析
中國在1999年對玉米規范進行了從頭修訂,公布了GB1353-1999來替代GB1353-1986,一起也規則了玉米要以容重定等級和查驗玉米容重的新辦法。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并且是產糧大國,玉米由容重定等后更科學、更合理地對于玉米的特性來區分它們的等級,并能非常好地推進新產品的研發,栽培出種類更優的高品質玉米。但選用新辦法后咱們發現,用GB1353-1999規范測定玉米容重,同一份樣品(lkg)不一樣的取樣辦法測定成果可以形成很大的差錯,使等級紊亂。對此咱們對同一份樣品重復試驗,發現測定玉米容重時,只需取樣辦法稍有不一樣,成果就會截然不同。卜而的幾種試驗數據就能充沛反響這個疑問,其需求的資料以及測定方件。
(1)儀器和用具。GHCS-1000型玉米容重器(漏斗h口直徑為40mm)谷物選篩,上層篩孔直徑12mm ,卜層篩孔直徑3mm,電子稱。
(2)材料。沈陽市第一糧庫收儲的當地黃玉米lk},雜質1.0%,水分14.2%(3)測定方法。
①按GB1353-1999方法操作,試樣制備lk}樣品分兩次(一次約500)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在篩內混合倒入谷物筒內,然后將另一半(約50飛)再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在篩內混合再倒入谷物筒內,裝滿刮平,其它步驟同GB1353-1999中所述方法。
②按GB1353-1999方法操作,試樣制備1kg樣品分兩次(一次約500)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倒出,再將另一半(約500)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倒出,將兩次樣品在玻璃板上混勻,然后將樣品一次倒入谷物筒內,裝滿刮平,其它步驟同GB1353-1999中所述方法。
③按GB1353-1999方法操作,試樣制備lkg樣品分兩次(一次約500)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倒出,再將另一半(約500)倒入篩內,篩后將卜層篩的篩卜物倒出,將兩次樣品在玻璃板上混勻,用分樣板采用四分法,逐量取樣,直至谷物筒內裝滿刮平,其它步驟同GB1353-1999中所述方法。
通過以上3種實驗方法,得出表1、表2=、表3共3組數據,從中我們分析得到以卜結論。
從表1可以看出,分兩次篩取樣品,每次篩后樣品在玻璃板上混勻,應該說操作到這個步驟,是很正確的。但混勻后的樣品又用一個大容器全部撮起(比如大分樣撮),一起倒入谷物筒內,結果最高,10次的測量結果相差也很大,最高達到9}/L,這種情況給測量者帶來很大的疑惑,到底玉米的真實值應該是多少呢?究其原因,玉米容重測定的樣品是半凈糧,里而有雜質的存在,全部篩后樣品一起倒入谷物筒內,樣品在倒入時,幾乎lk}樣品全部參加自動分級。大而沉的玉米和未被篩出的沉雜質先落入筒內卜部,玉米在筒內形成不明顯的分級,雜質和小而輕的玉米在整個谷物筒的最上部,當插板插入時,上部的雜質全部去掉了,結果造成大約lkg樣品中,全部的雜質和小而輕的玉米粒幾乎都不存在了,但這種情況對小小的玉米粒來說,分級情況一次和一次之間是不一樣的,使得測量平均值最高,而且每次結果誤差也較大。
從表2可以看出,分2次篩取樣品,每次在篩內混勻,這樣方便快捷,但分2次倒入谷物筒內,造成平均結果比第一次結果略低,10次測量結果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了8g/L,又出現一個大大的疑惑。仔細分析取樣方法,玉米粒的大小多少有些差別,分2次倒入樣品,勢必造成玉米在每次倒入量的篩內自動分級,第一次倒入時,小而輕的玉米和未被篩出的輕雜質(如:小玉米棒)落入筒內中間。第二次倒入時,大而沉的玉米和未被篩出的沉雜質落入筒內中間偏上,小而輕的玉米和未被篩出的輕雜質落入筒內最上方,當插板插入時,上部雜質被去掉了,結果造成大約0.7kg的樣品被測容重時,lkg待檢樣品中僅一半雜質存在,雖然這種影響不是很大,但幾克的分量足以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兩次篩取樣品,兩次篩后樣品在玻璃板上用“四分法”混勻,再用“四分法”逐量取樣,結果最穩定,10次測量結果都沒有超過雙試驗的允許差,結果真實可靠。每次用“四分法”對角取樣,分樣量內都有相對的雜質和小而輕的玉米,不會造成局部的雜質過多或過少,這樣的結果真實可靠。
從結果我們可以發現,此玉米應該是三等玉米,但是由于取樣方法的不同,表1、表2的結果把我們帶入誤區,錯把三等玉米定為二等玉米,給買賣雙方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這是檢驗工作中不應該出現的,所以“四分法”分樣、取樣測容重是測量玉米容重最應采取的方法,它真實、可靠。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檢驗玉米容重時,取樣方法不恰當,就會造成結果重復性差,而且雙試驗超差,采用“四分法”取樣,是最合理、最科學,不會引起等級混亂,結果最真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