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中國大豆產業鏈
如何拯救中國大豆產業鏈
占全國大豆產量三分之二的黑龍江省2011年初決定:為確保全省糧食作物面積穩定在2億畝,黑龍江全省玉米、水稻分別增加650萬畝和350萬畝,大豆則調減到5000萬畝。根據黑龍江大豆協會的統計,2009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比2008年減少4%。業內人士擔憂,如果播種面積繼續減少,黑龍江的油脂企業將陷入更為嚴重的困難,整個產業的惡性循環將不可避免。
然而,對于農業產業政策制定者而言,這又是個難題:種植國產大豆經濟效益并不高,而且種植大豆就意味著減少主糧的種植面積,保住小麥、水稻、玉米等主糧的種植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更具有戰略意義。
黑龍江省區域經濟學會會長王朗玲認為,2009年,國產大豆產量大概為1600萬噸,而進口大豆達到4255萬噸,同比增加13.7%。進口低價大豆已經嚴重地沖擊到國內大豆產業,國內大豆加工產業從種植、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都受到擠壓。
企業選擇使用低價的轉基因進口大豆,顯得很“劃算”。一組數據能說明美國大豆相對于中國大豆的優勢。2011年至2012年度,美國大豆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79噸,而巴西每公頃產量為2.88噸。中國大豆每公頃產量僅1.76噸,美國單位面積產量比國產大豆高出58.5%。
面對大豆困局,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應把大豆作為國家戰略資源考慮,給大豆種植以重點扶持。
大豆產業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產業,涉及到生產、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養殖業、醫藥、化纖等多個行業。中國有1億人口依賴大豆生產,涉及6000萬農民和近百萬大豆加工企業職工就業。放棄大豆榨油業等于放棄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也放棄了中國的糧食安全。
有專家建議,現階段要提高大豆的補貼標準并擴大補貼范圍,由目前的補貼部分種植面積擴大到全部補貼,并將補貼方式由補供種企業改為直補農戶。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