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噸臨儲大豆為何流拍?
7月26日,國家臨時存儲跨省移庫大豆30萬噸全部流拍。業內人士指出,國儲大豆遭受冷遇是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優勢。
據期貨日報7月29日消息,7月26日,在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及相關聯網市場進行競價銷售的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跨省移庫大豆全部流拍。當日三等大豆最低起拍價為3920元 /噸。雖然國儲大豆競價銷售全部流拍在業內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但在今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再度大幅下降,市場預期國產大豆產量也將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國儲大豆競價銷售再次全部流拍,不能不令人深思。
近年來,為了調控國內油脂價格,國家持續進行了國儲大豆的競價銷售活動,但由于起拍價偏高,產期較早,庫存點布局離油廠偏遠,加上進口豆的沖擊等,流拍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業內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格林期貨高級研究員郭坤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自2010年12月3日以來,國儲大豆已競價銷售了16次,其中14次全部流拍。
從表面上看,國儲大豆全部流拍和政府調控市場似乎有很大關系。首先,4月中旬國家曾定向拋售國儲大豆300萬噸給油廠,實際成交僅220萬噸,國內油廠并不缺豆。其次,市場傳言近期國家將再次定向拋售國儲大豆 400萬噸,主要目的仍是緩解壓榨企業虧損現狀,但該消息一直沒有得到確認。大有期貨大豆分析師劉彤認為,由于國家不斷對食用油脂等進行調控,加上國儲豆、國儲豆油、國儲菜籽油等競價銷售不斷,當前豆油壓榨企業普遍持觀望態度,采購謹慎。郭坤龍則認為,國儲大豆遭受冷遇是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優勢,按 3920元/噸的起拍價格和各種附加費用來計算,國儲大豆運至油廠的成本要高于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當前的現貨價格。
而在光大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娜看來,進口大豆庫存居高不下以及下游需求不振是國儲大豆流拍的主要原因。6—7月份,我國港口進口大豆庫存始終維持在660萬噸左右的水平,且分銷價較為低迷,對國產大豆造成了較大沖擊。去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5480萬噸,較2009年的4255萬噸大幅增加1225萬噸,今年預計進口量仍高達 5100萬噸。此外,當前國內大豆壓榨企業效益持續偏低,企業加工積極性不高。進入7月以來,國內油廠壓榨利潤雖緩慢提升,但壓榨虧損現狀仍沒有改變,部分油廠因豆油脹庫甚至選擇了停機。在油廠忙于消化庫存的過程中,自然原料購買欲望較低。
從更深層次分析,王娜認為,國產大豆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市場份額了。經過2004年“瘋狂牛市”洗禮后,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元氣大傷,加上國際四大跨國糧商采取并購、參股、合資等形式對我國大豆壓榨行業的分割與侵入,在市場進行了近7年的兼并整合后,當前我國60%以上的大豆壓榨企業已被外資壟斷,且進口大豆已占據大豆壓榨市場份額70%以上,加上進口豆油的擠壓,國產大豆基本上喪失了話語權。目前,國產大豆僅剩下了非轉基因大豆這頂“名牌帽子”,后期發展前景及出路堪憂。
6月上旬,期貨日報記者在我國大豆主產區東北三省調研大豆種植情況時發現,由于種植效益低下和缺乏政策性扶持,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如黑龍江省種植面積預計下降 20%—30%,市場人士預計國產大豆產量降幅在30%左右。國產大豆數量嚴重萎縮、市場份額日趨縮小,也許只有專作食用豆制品的原料這一條出路了。
從國內大豆市場上下游產業鏈來看,國產大豆在與進口大豆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在完整的產業鏈方面,跨國糧商已占據國內大豆行業的絕對話語權地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比大豆、玉米政策性差異,國家鼓勵玉米種植,對大豆則缺乏政策性扶持。基于國產大豆品質好、蛋白高的特點,建議在大豆品種改良方面更側重食品消費特點,同時也希望國家為國產豆及制品消費等提供更多的保護性政策,助力國產大豆在食用消費方面另辟蹊徑。此外,通過品種改良來提高種植收益以及在產區建立大豆“非轉基因保護區”也有利于國產豆的發展。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