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計測定小麥粉面筋含量影響因素
分別對1∶1、1∶1.5、1∶2、1∶2.5制備的試樣進行粘度檢驗。
1∶1試樣用3號轉子不能檢測,用4號轉子檢測,粘度計讀數大于90(粘度大于90×500mPa·s),因粘度計讀數在90 以下為佳[7],所以1∶1試樣粘度太大,不合適;1∶1.5試樣使用3號轉子檢測,轉速為12r/min,粘度計讀數大于90(粘度大于90×100mPa·s),所以不適合用3號轉子檢測,選用4 號轉子檢測,轉速為12r/min,粘度計讀數在合適范圍;1∶2試樣可以用3號轉子與4號轉子檢測,并且測得的粘度值吻合性較好;1∶2.5試樣4個小麥粉樣品試樣測得的粘度數據差別不明顯。根據干樣品與水比例的試樣粘度檢驗結果,樣品合適稀釋倍數是1∶2。
2 小麥粉濕面筋和粘度的相關性
試驗隨機選取了4個小麥粉樣品,編號為:1#、2#、3# 和4#,在不同稀釋度下分別對水分、濕面筋含量及不同稀釋度的粘度進行了測定、匯總,歸納分析其規律性。
2.1
4個樣品水分和濕面筋含量及其對應的1∶1.5試樣粘度,4個樣品的水分和濕面筋含量及其對應的1∶1.5試樣的粘度見表4,4個小麥粉樣品的濕面筋含量和對應的1∶1.5試樣測得粘度相關性見圖1。
2.2
4個樣品水分和濕面筋含量及其對應的1∶2試樣粘度
2.2.1
3號轉子檢測數值歸納4個小麥粉樣品的水分、濕面筋含量及其對應的1∶2試樣用3號轉子測得粘度分別見表5,4個小麥粉樣品的濕面筋含量與對應的1∶2試樣用3號轉子測得粘度與濕面筋含量相關性見圖2。
2.2.2
4號轉子檢測數值歸納
4個小麥粉樣品的水分、濕面筋含量與其對應的1∶2試樣用4號轉子測得粘度分別見表6,4個小麥粉樣品的濕面筋含量與1∶2試樣用4號轉子測得的粘度與濕面筋含量相關性見圖3
2.3
4個樣品水分和濕面筋含量及其對應的1∶2.5試樣粘度4個小麥粉樣品的水分、濕面筋含量與其對應的1∶2.5試樣用2號轉子測得粘度分別見表7,4個小麥粉樣品的濕面筋含量與1∶2.5試樣2用號轉子測得粘度與濕面筋含量相關性見圖4。
根據上述分析可歸納出,小麥粉濕面筋與粘度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和較好的規律性,呈線性關系。1∶1.5試樣測得粘度相關系數R2 為0.946 9,沒有達到0.99,原因是1∶1.5試樣稠,粘度計讀數誤差大,同一試樣,液面在轉子標線稍上或稍下粘度計讀數都明顯不一樣,也即重復性差、誤差大。1∶2試樣測得的粘度值基本相同,也即重復性好、誤差小,1∶2試樣用3號轉子測得粘度相關系數R2 為0.990 7,1∶2試樣用4號轉子測得粘度相關系數R2 為0.993 8,1∶2試樣的粘度相關系數R2 均達0.99以上。1∶2.5試樣用2號轉子測得粘度相關系數R2 為0.893 9。可見1∶1.5和1∶2.5試樣測得粘度相關性均比1∶2試樣測得的粘度相關性差,所以選擇樣品稀釋倍數為1∶2,濕面筋含量y 與粘度x 的線性方程為y=1.793x+25.999,即按1∶2稀釋樣品,測得試樣粘度值x(Pa·s)后,根據線性方程,計算出濕面筋含量y(%)。
3 驗證
3.1 對試驗的4個樣品進行驗證性試驗
重新對1#、2#、3#、4# 樣品按干樣品∶水為1∶2進行制樣,檢測粘度計讀數x(Pa·s),分別為1.68、2.25、2.94、3.83Pa·s,按y=1.793x+25.999,計算濕面筋y(%)分別為29.0%、30.0%、31.3%、32.9%。驗證結果:濕面筋檢值與GB/T 5506.1—2008標準方法檢測值吻合性較好,重復性較好。由第3者用粘度計法檢測,粘度計讀數x (Pa·s),分
別為1.66、2.26、2.91、3.81Pa·s,按y=1.793x+25.999計算,濕面筋含量y(%)分別為29.030.1%、31.2%、32.8%,說明再現性較好。
3.2 其他樣品粘度計法與標準方法
比對在市場上購買普通小麥粉,先檢測水分,檢測結果為12.9%。按GB/T 5506.1—2008《小麥和小麥粉面筋含量第1部分:手洗法測定濕面筋》檢測濕面筋含量,檢測結果為27.2%。按干樣品∶水為1∶2進行制樣,用粘度計檢測,粘度讀數x 為0.83(Pa·s),根據方程式y=1.793x+25.999計算出濕面筋含量為27.5%。粘度計法與標準方法檢測數據基本一致。
3.3 粘度計測定小麥粉面筋含量粘度讀數的規定
用粘度計測定小麥粉面筋含量影響因素有:制備試樣的不穩定性,測定時間長短對粘度值影響較大。粘度計讀數是經過多次旋轉(一般20~30s)待指針趨于穩定(或按規定時間)進行讀數,小麥粉制備的試樣在粘度計旋轉30~40s時指針基本穩定在同一刻度上,以后因試樣的不穩定性,使讀數每轉一圈都會有所下降。所以規定粘度計旋轉30s即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