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玉米營養價值的5個評價參數
1 代謝能
玉米是北美家禽日糧中的主要能量源,所以看來應該認為玉米的代謝能含量已經得到了精確的測定。遺憾的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以前的研究觀察到,黃玉米的表觀代謝能含量值有很大的變異。大量報告所列的黃玉米表觀代謝能值都大大低于1500千卡/磅(86%干物質)。
家禽業顯然從未接受過如此低的代謝能值。數年前進行的一項調查中,24位主要的家禽營養學家報告的玉米表觀代謝能值范圍為1495~1588千卡/磅,平均為1539千卡/磅。Dale博士提出了1540千卡/磅的代謝能值,除非能將下文將要討論的因素之一考慮進去才能提高這一估值。
2 容重的影響
每過幾年,玉米帶就會因氣候原因而必須收獲容重低于正常值的玉米。人們常常擔心,低容重玉米的代謝能含量是否也很低。Dale博士所在的研究室進行了一項研究,以解答關于低容重玉米能量值的問題。對容重范圍為42~60磅/蒲式耳的26份黃玉米樣品分析了代謝能值。
分析了所有樣品的數據之后,發現能量值和容重之存在弱的正相關。具體為,對每個樣品來說,容重每減少1磅,能量值就減少3千卡/磅。因此,合乎邏輯的假設就是,低容重玉米的代謝能值也略低。低容重玉米樣品的特征一般就是籽粒較小。同樣容量的玉米,如果籽粒較小,那么籽粒的總表面積就成比例地較大,玉米皮的量也就較多,從而其纖維含量也就略高。(1蒲式耳=351238升;1磅=01454千克)
3 玉米不同組分的能量含量
在對黃玉米評級時,要考慮碎籽粒和外來物質的含量。問題是,這些組分是怎樣影響玉米代謝能值的,但是幾乎沒有任何資料表明某一玉米樣品的代謝能含量是如何受到這些組分的影響的,所以為此進專門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用的玉米樣品獲自中西部的八個不同的玉米品系,將樣品中的整粒玉米、碎粒玉米和外來物分離開,分別測定每一組分的代謝能值。據發現,每磅碎粒玉米的代謝能含量比整粒玉米低40卡,而每磅外來物的代謝能含量比整粒玉米低150卡(見附表)。
4 含油量
近年來,植物遺傳學家培育出了高油玉米品種。這些品種很可能會在現代家禽碎粒中知道自己的位置,因為其能量含量高于一般的商品玉米。對29個玉米樣品分析了其總代謝能(氮校正代謝能)含量,樣品的含油量范圍為219~1311%(86%干物質)。高油含量玉米樣品的代謝能含量約為1750千卡/磅,而商品黃玉米的代謝能含量僅為1540千卡/磅Dale博士創立了一個預測方程以根據各樣品的含油量校正其氮校正代謝能值:
氮校正代謝能值=1456 + 24@%油含量。
5 蛋白質含量
飼料原料的代謝能含量值要通過費時的體內實驗來測定,但蛋白質含量卻可以很快測得。1992年末,當年的作物樣品開始出現在飼料廠時,許多人都發現其中蛋白質含量降低了。以前的研究未能發現玉米容重及其粗蛋白含量之間有明顯關系。
Dale博士所在研究室以前的觀察結果(見附表)未能發現整粒玉米的蛋白質含量和碎粒玉米或外來物的蛋白質含量之間有任何關系。這一結果也許是預料之中的,因為碎玉米和外來物主要都來自同批運來的完整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