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米進口量為何猛增?
美國農業部近期的一份報告牽動了多方神經。
5月13日,美國農業部發布《全球大米供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2014年中國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大米進口有望突破300萬噸,超過第一進口國尼日利亞。
《華夏時報》記者也從海關了解到,今年1-3月中國各口岸進口大米69萬噸,同比增加192%.據業內人士預測,我國2013年公開市場的大米進口將輕松突破300萬噸。
但中華糧網稻米分析師張露告訴本報記者,大米進口的數量可能遠超過官方的數據,“現在廣西、云南地區大米走私十分猖獗,如果加上走私量,2012年大米進口量就已經超過300萬噸了。”
一邊是糧食生產有望實現“十連增”,另一邊卻加大進口,雙增現象讓業界對我國糧食安全暗暗擔憂。
內外價差導致進口激增
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國內外大米懸殊的價差讓市場聞風而動。
湖南常德做大米深加工的李東最近深感大米加工生意越來越難做,加工利潤直線下滑。李東告訴本報記者:“大量低價進口大米已經打亂之前的市場格局,現在用本地米加工利潤基本為零,而用摻兌米加工的利潤每噸要高出20多元。”
“低迷”、“有價無市”是現在國內大米市場最常用的詞語,與國內大米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口大米生意十分紅火。
針對懸殊的價差,市場各方都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稻谷收購政策。據悉,2008年至今,政府連續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2008年-2013年,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格從0.77元/斤一路攀升至1.32元/斤;粳稻在同期的最低收購價格也從0.82元/斤升至1.5元/斤。早秈稻2013年的最低收購價比2008年提升71.4%,粳稻2013年最低收購價比2008年增加82.9%.但同期國外大米價格走勢一直比較平穩,且價格一直在國內價格下方運行。
進口米摻兌利益鏈
國內大米價格高企,最受影響的當屬大米加工企業。
杭州釀造食品有限公司每年要用掉5000多噸大米,主要用于釀酒和生產各類米醋。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建喬對本報記者說,如果進口大米的相關質量指標能夠達到生產要求,他們也在考慮用部分進口大米代替國產大米。因為相比進口大米,用國產大米每噸要多1000元左右的成本,一年下來就要多500多萬元的費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國內水稻價格不斷被收購政策抬高、行業競爭激烈以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大米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飆漲,但國內大米價格幾近滯漲,米企必須尋找一個新方法以壓縮成本、保持利潤。于是,進口米的摻兌已經是行業的明規則。
近年來,國際大米品質有了相當幅度的提升,但進口大米與國產大米價差卻不斷擴大,而適當比例的摻兌對于大米的口感影響不大,因此在國產大米中適度摻入進口米可以在盡量保留原有口感及營養元素的前提下有效地拉低米廠大米成本。自2012年市場發現這一行為有利可圖以來,國內多數具有進口配額的米企開始大量進口大米,這也是去年延續至今年的大米進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張露告訴記者:“目前進口大米在國內大米的平均摻兌比例在25%左右,這樣米企既獲得了一定的利潤空間,又盡可能地保證了大米的口感。”25%的摻兌率意味著,每1噸進口大米將造就4噸摻兌后的低價“國產”大米,也就是說,進口大米可以對大米市場做一次約4倍左右的杠桿撬動。
因此,張露對目前大米進口蜂擁而至深感擔憂,她認為進口大米已經對國內稻米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看來,我國2013年公開市場的大米進口將輕松突破300萬噸,我們以300萬噸計,去除其中的10%的泰國大米,而以剩余量的50%用于大米摻兌,也就是近140萬噸左右。同時據可靠消息顯示,”邊貿“方式的大米年進入量大約為70萬噸左右,其中50%即35萬噸介入摻兌,則每年市場進入摻兌的大米在175萬噸左右,4倍杠桿撬動之后,國內會出現700萬噸左右的低價大米,而折合稻谷為1000萬噸,這一數量穩居國內稻谷產量分省排列的前十位!”
惡性循環
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現在行業內摻兌進口大米十分盛行。目前,進口大米對國內大米市場的影響日趨明顯,而且其顯然將形成一種循環效應,即因進口大米的摻兌導致國內市場價格上行困難,市場價格徘徊不前,為保證利潤,進口大米規模進一步擴大,如此往復將形成惡性循環。
而目前低迷的國內米市,已經影響到了國內糧油加工企業的利潤。從上市公司金健米業和萬福生科的財報上看,金健米業糧油業務毛利只有8.9%,萬福生科的大米深加工利潤從2012年開始至今維持虧損狀態,由于財務造假已經停盤數月。
中信證券農業分析師陳石告訴記者,如果國內大米成本持續高企,未來大米深加工可能重蹈大豆的悲劇。張露也認同中國大米市場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危機,“國內外大米的懸殊價差,來自東南亞等國家的低價進口大米不僅沖擊了我國秈稻米市場,拉低了稻米市場價格,還打亂了稻米加工企業正常的經營決策,甚至拖累了粳稻米市場,為我國稻米產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長期下去也會危害農民的種植利益,打擊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甚至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在保護農民的同時,統籌兼顧糧食加工企業的利益,是現行托市收購制度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