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繼續走低 誰來保障農民收益
南昌縣三洞村遭遇賣糧難 農民心慌慌
南昌縣蔣巷鎮四面環水、土質肥沃,自古便有“江南糧倉”美譽。而三洞村更是蔣巷鎮的水稻主產村之一,去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700多萬公斤。
往年到了三四月份,農民家里糧食早已基本清空,賣糧款都進了腰包,但今年直到現在,全村還有約300萬公斤存糧,這可愁壞了不少等著賣糧款應付春耕的種糧戶。
種田好手遭遇“賣糧難”
劉和平是三洞村的種田好手,盡管今年已經65歲,老兩口還承包了24畝田種水稻。去年糧食豐收,老劉收獲了近2萬公斤稻子。但是,“豐產”并沒有帶來“豐收”,老劉沒有盼到往年的好收益。
推開老劉家的大門,客廳里堆放著上百麻袋稻谷,有約5000公斤,都是去年收的優質稻。看著這些黃燦燦的稻子,老劉絲毫沒有豐收時的喜悅,對于他來說,這些存糧現在有些“燙手”.因為已經等了三四個月,都還沒有賣出去。
去年中晚稻剛開秤時,收購價達到每百公斤290元,盡管這個價格已挺高,但老劉并沒有心動,按照自己的經驗,“每年春節過后,價格都會上漲”.
不過,老劉就為自己的舉動后悔了,去年10月底起,糧價就開始下跌。當時,糧販子給老劉的報價是每百公斤260元,但他的心理價位是272元。老劉說,現在的優質稻價格已經跌至每百公斤240元,品種差一點的晚稻,價格甚至跌至220元。
眼下春耕已過,正是農民們集中投入的時期,化肥、農藥、除草劑……都是要現錢購買的,現在家里這么多存糧賣不出,老劉開始有些心慌了。
保有坐等糧價上漲心態的,并非老劉一人,許多農民都同樣持惜售心態。三洞村黨支部書記劉友生說,這是農民根據多年糧食市場現象總結出來的“規律”,目前全村大部分農戶家里都有存糧,全村存糧總量約有300萬公斤。
據了解,為了緩解農民賣糧難現象,去年我省分兩批在部分縣(市)啟動了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收購時間還延長至今年1月31日,但很多農民持觀望態度。南昌市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安義縣也啟動了托市收購,但是,收購的糧食數量并不多,原因還是在于許多農民不愿意賣,認為價格會上漲。
糧販不上門 農民心慌慌
“去年這個時候,村子里的糧販子像‘走馬燈’似的,一天能看到好幾撥。”老劉說,往年早稻開鐮時,糧販子就開始活躍,自己帶著磅秤、貨車和大把現金,看到路邊曬干的稻子,就直接收購。
但是,今年來村里的糧販子越來越少了,最近這一個月,更是沒看到一個,老劉有些心慌慌。他說,“糧價下跌,糧販子賺不到錢,自然就不會來收糧。”
種了一輩子田,老劉對市場行情還是有一定“把握”的。他說,每年有3個賣糧高峰期:每年3月春耕前后,是糧農扎堆銷售存糧的時段,因為要銷糧買化肥、農藥等農資,而這個時候正值糧食“青黃不接”,價格也較高。此外,就是每年7月、10月前后早稻和晚稻的收割期。這樣看來,老劉已經錯過了一年間最好的糧食銷售期。
三洞村有一家糧食加工廠,每年有五六百萬公斤加工后的大米銷往省內及周邊省份。不過,兩個月前,往日機器轟鳴的車間變得冷冷清清。一名留守工人說,現在糧價下跌,賺不到錢,加工廠就停產了,更換新機器。幾個月都沒有下鄉收糧了,倉庫里還有20多萬公斤稻谷沒有加工,都是去年以每百公斤280元左右收購的,與現在的收購價相比,相當于還沒有加工,老板就虧了。
針對部分地方反映農民手中還存有一定數量去年中晚稻待售,且出現“賣糧難”的情況,省糧食局在上月底要求各地統計轄區內農民待售的晚稻數量,并在上周已經正式向國家糧食局提出啟動臨時儲備收購的申請,目前還在等待回復。同時,相關部門也在商討其他解決辦法,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老劉得知這個消息,心里充滿了期待,希望能早點將這些“燙手”的稻谷賣掉。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