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本網訊:8月1日,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在京舉辦設施農業裝備技術專題報告會和現場演示活動,進一步推進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的科技支撐,推動現代設施農業裝備發展。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北京小湯山特菜基地視察北京農林科學院研制的智能農業系列產品、浙江臺州一鳴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的秸稈藤蔓處理機等設施農業裝備時指出,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環境技術和信息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張桃林強調,智能化、精準化、信息化是設施農業裝備的重要發展方向,科研院所和企業一定要努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強技術攻關,研發生產輕型、簡捷、實用、質量好、市場歡迎的設施農業裝備,著力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推進設施農業裝備應用發展,提升我國設施農業整體水平。
在設施農業裝備技術專題報告會上,據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介紹,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形成了以設施品種繁育設備、設施栽培管理設備、營養和植保設備、溫室設施設備以及設施農機具為主的設施園藝裝備體系;以規模化飼養設備、養殖管理和標識設備、畜禽舍沖洗消毒設備、環境調控設備以及糞污處理設備為主的設施養殖裝備體系;以工廠化基礎設施、水質檢測及處理設備、精準飼喂設備、產地保鮮設備為主的設施水產裝備體系,為設施農業的安全穩定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2010年設施蔬菜總產量超過1.7億噸,占蔬菜總產量的25%;規模化養殖場豬肉、牛奶產量分別達到3270.9萬噸、1662.6萬噸;設施水產品產量達到780萬噸,約占水產品總產量的15%。設施農業產業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我創新的過程,已進入全面提升的發展階段。
宗錦耀透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設施農業發展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設施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科技創新、重點突破、示范帶動、注重實效、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的原則,推進設施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設施農業的裝備水平、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強設施農業裝備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設施農業裝備區域協調發展,保障“菜籃子”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加強設施農業管理是各級農機化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能作用,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有關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合作,重點抓好“全國設施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落實,大力推動設施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探索設施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促進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強化設施農業生產全程管理,積極推進設施農業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提高我國設施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中國糧油儀器在線】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