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發力糧食“十連增”
在莘縣,提起來糧食生產,全縣上下無不充滿自豪。據了解,莘縣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75萬畝,去年糧食總產16億斤,總產列聊城市第一,曾兩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一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由于種糧措施得力,今年全縣上下對糧食“十連增”信心滿滿。
惠農政策,調動種糧積極性
初夏時節,莘縣王莊集鄉西沙村麥苗青青。該鄉副鄉長孫寶臣談到糧食生產高興地說:“現在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比原來高多了。國家不僅減免了糧食稅,每年還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加在一起有110多元。”
提起惠農政策,莘縣農業局生產科科長楊廣云介紹,自2005年以來,莘縣玉米良種補貼金額3165.7萬元;小麥良種補貼4455萬元;種糧農民直補及農資綜合金額共計57393萬元。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全縣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90%。此外,通過實施科技入戶工程,100多名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確立科技示范戶2000戶。在糧食收購上,嚴格執行最低保護價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科技引領,做好高產創建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筑牢“糧倉”,既要夯實物質基礎,更需強化科技支撐。莘縣農業局技術站站長王丁波介紹說:“科技推廣在糧食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時,科學的管理措施顯得更為重要。2010年全縣小麥在遭遇持續低溫災害的情況下,由于大力推廣小麥規范化播種、病蟲害綜合防治、‘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雖然小麥生育期推遲,單產總產均再創新高。”
據了解,該縣通過結合良種推廣補貼、配方施肥、科技入戶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玉米、小麥兩大作物上建設高產創建示范區。去年項目區20萬畝小麥平均單產達到548.0公斤,比前三年項目區小麥平均畝產增產45.5公斤,增幅高達9.0%以上,兩個萬畝示范片小麥單產達到617.8公斤。
規模經營,農民種糧有收益
“種糧要做好‘統’的文章,要把小農戶經營引入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軌道上來。目前全縣已發展建設種糧合作社17家。”楊廣云說。
政府部門積極轉變職能,搞好服務,自覺把為“三農”服務和依法保護農民利益作為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突出抓好科技、植保、信息、農經服務和農業行政執法。并結合科技入戶工程項目的實施,送科技下鄉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把先進實用的技術送到農民手中,送到田間地頭。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www-bb182.com